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秘书处 洪门人物评论866字数 14754阅读49分10秒阅读模式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王起鹍--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与海外洪门昆仲、华侨华人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孙中山曾称“华侨为革命之母。”,美洲华侨则称“ 洪门为华侨之母”。

孙中山一生中很多重要的日子是在海外度过的,从孙中山加入“洪门”、及在美洲宣传革命、筹建洪门筹饷局、发动华侨支持辛亥革命,孙中山与黄三德是一对有着十余年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仅在1904年黄三德陪同孙中山排除重重困难游埠演说就达半年之久。
因此,民国建立之初,时人将孙中山称为“国父”,而黄三德,则被洪门内部尊称为“国叔”。然而,许多真实的历史几乎被人遗忘 ,或移花接木……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11年孙中山在美筹募革命经费得到洪门致公堂及同盟会之合力相助,在金山成立洪门筹饷局时与该区成员合影(前排左二为黄三德,右二为孙中山

致公堂缘于洪顺堂
海外华人洪门会堂之设置,因由于华人到了一个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文化相异以及受到种族歧视之恶劣环境之下所产生的。加上华人的低廉工资抢了很多白人的工作,引发美国劳工对华工的武力威胁。
海外的华侨,飘洋过海谋生,寄离异国,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侮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贫病死丧的不幸遭遇。为了互相照顾和帮助,华人纷纷组堂结社,各类堂口、宗亲会、同乡会也相继组织起来。当时,华侨中十有八九是洪门人士,洪门在侨社中势力非常强盛,可以开山立堂,有扯旗挂帅之位的,因此洪门组织名目繁多。例如在南洋各国中,有“义兴公司”、“义福公司”, 在美洲有“洪顺堂”以后,洪门中有名望之士又自立门户,堂号如“安良堂”、“秉公堂”、“协胜堂”、“萃胜堂”、“竹林公所”及“金兰寓所”等,成为当时颇有力量之堂号,他们都是以拜关帝入门仪式,展示洪门“忠义千秋”。
1832年,洪门传入美洲,洪顺堂嫡系便在旧金山及加拿大诗省金矿区活动。1848年,成立洪门二房洪顺堂,不久因保皇党的反对及为防止满清政府的迫害,更名为金山致公堂,承奉五祖,坚守“忠诚护国、忠心护社、义气振堂”,因此得到洪门兄弟支持。
1869年美国连结东西部的铁路干线——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接轨以后,华人纷纷由西部向东部迁移,洪门组织也随之移向美国东部,在许多大城市中均建立了洪门组织,仅旧金山一地便有26个洪门堂所,在美国的华侨中“列籍堂内者,占十之八九”。有人甚至为“美洲华侨社会,皆为洪门致公堂势力所控制,凡有华侨足迹之处,莫不有之”。各地洪门人士不但先后组织了洪门会社,而且从秘密的组织到公开的活动,为扩大组织、招收弟子,他们筹集资金修建会堂,开堂建所,洪门足迹遍及全美洲。
由于金山致公堂不断协助美洲以至世界各地洪门兄弟开设支堂、分堂,因遍及五洲,又升为五洲致公总堂之称,有管辖各属致公总分堂之权力,总堂设在旧金山,先后有高径钜、伍光明任盟长主理堂务,1897年黄三德为第三任致公堂盟长。当年致公堂创办《大同时报》,曾为孙中山鼓吹革命发挥作用。
1904年,孙中山为旧金山致公堂重新订立章程,纲领第一条便规定:“本堂名曰致公堂总堂,设在金山大埠,支堂分设各埠,前有名目不同者,今概改正,名曰致公堂,以昭划一。” 孙中山此举不但得到黄三德盟长的支持,也把一个有组织而无纪律的致公堂,改造成为孙中山闹革命的海外力量。
经黄三德赴各地游说、动员,1925年10月黄三德等爱国侨领在五洲致公总堂的基础上“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并设立中国致公党总部。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檀香山国安会馆成立于1895年,据记载孙中山曾在此国安会馆旧址即固圭街(Kukui Street)下榻,并于1904年1月在此馆加入洪门组织(王起鹍注)

    出任致公堂盟长

黄三德,字传镒,广东省台山县四九镇人,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黄三德天资聪颖,被村里的人称为“神童”。 1878年到旧金山谋生,被骗卖到矿山挖煤,后来干过洗衣工人、送货员,为了不受洋人欺负,他加入了洪门,并勤奋地跟着会功夫的叔伯们学习,几年磨砺,居然练就一身好武艺。1883年,美国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不满情绪日高。美国政府当局故意挑起民族矛盾,把经济危机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侨民,说“中国人夺了美国人的饭碗”,掀起一股反华排华浪潮。为了维护侨胞的利益,黄三德带着洪门兄弟跟洋痞子抗争,因为他爱憎分明,身手敏捷,武艺高超,在致公堂内地位不断升高。1897年,34岁的他被推举为旧金山致公堂盟长。此后,他更加热心为侨胞争取权益,只要涉及侨胞权益的事,无论大小,都加以重视,或亲自解决,或面授机宜,托人办理。他还通过开台演戏、招收壮丁等形式,扩大洪门势力;又通过多方交际应酬,结识各方华侨领袖和政府官员。几年后,他被美国各洪门堂口推为“总龙头”。

1903年,黄三德在檀香山与孙中山初次见面,两人便无话不谈,相见如故,意向相投,从此黄三德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下走向忠诚祖国、一心救国的道路。

檀香山初识孙中山

1903年,通过孙中山哥哥孙眉的引线,黄三德在檀香山与孙中山相识,并促成孙中山加入洪门组织。

据黄三德《洪门革命史》记载,孙中山在檀香山参加洪门组织﹐是由黄三德“策划”:
当年孙中山到美国﹐向华侨鼓吹革命,然而许多人不认识“革命”二字,因此华侨更不理会﹐“尤其是香山人﹐最恶之﹐所到皆饷以闭门羹,运动无所入”﹐因此黄三德有意引导孙中山加入洪门,便于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如果不参加洪门,实无法利用北美洲华侨之人力、财力以完成革命。
孙中山之兄孙眉常年居住在檀香山﹐1904年孙中山再次到檀香山,虽然也有不少洪门人士反对孙中山加入洪门,然而黄三德以盟长身份事先写了介绍函信寄至檀香山国安会馆各昆仲﹐说明事由,准许孙中山加盟。

由于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也得到了当地洪门首领邓荫南、杨文纳等人的协助,并由国安会馆洪门大佬程蔚南介绍洪门人士、中和堂餐馆的宋居仁等人参加,孙中山召集华侨革命志士25人成立兴中会,会上与会者同举右手,向天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因此孙中山与国安会馆结下了情缘(兴中会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为筹建中国国民党奠立了基石)。

1904年1月11日,孙中山在兴中会元老、洪门大佬钟水养(字国柱)作保下,在檀香山国安会馆加入洪门组织。这天同时拜盟的有60余人,在国安会馆举行入围礼节时,堂中的保皇党人,竟提议阻止孙中山加入,钟水养仗义执言说:洪门宗旨在于反清复明,招贤纳士,孙逸仙先生所倡导的革命,与洪门宗旨相符,为什么要拒绝呢?反对者才哑口无言。最后孙中山遵从洪门仪式,在五祖像前发三十六誓﹐愿遵守洪门二十一条例﹐十条禁。于是国安会馆封孙中山为洪门“双花洪棍”,孙中山欣然接受之,从此跻身洪门的要职。此后的十多年的里,在黄三德等洪门人士的帮助下,孙中山多次避过清廷及其驻外使领馆的追捕,并顺利在华侨华人中鼓吹革命、筹款活动。

忠诚救国恢复中华

1848年成立的美洲致公堂坚持“义气团结,忠诚救国,侠义除奸”的三大信条。

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坚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政治纲领。

由于兴中会的建立、发展与檀香山洪门组织的协助是分不开的,因此兴中会与致公堂两个组织秉承自己的宗旨和纲领,相互结盟,对孙中山在国外的革命活动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用。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不断在影响着黄三德,当孙中山谈到“八国联军破京师,创巨痛深,实乃中华民族耻辱”时,黄三德十分气愤,当即拍案道:‘要改革朝廷内政,非实行武力革命不足以救国’。”黄三德觉得孙中山的思想和理念与洪门组织的宗旨非常相似,“遂倾全力支持革命”。

孙中山加入洪门组织之后,黄三德再次致函檀香山洪门昆仲﹐请檀香山的洪门昆仲资助孙中山到美国。《洪门革命史》记载:“盖是时适当戊戊政变之后﹐庚子拳匪之乱﹐八国联军曾破京师﹐创钜痛深﹐清廷犹不肯真诚改革内政﹐且仇视维新党人而通缉之﹐康梁两先生逃亡海外﹐苦日婆心﹐犹不能感动愚顽﹐三德以为非实行武力革命﹐不足以救国﹐故引孙文为同调﹐欲助成之﹐当时全为国家﹐非有私心也。”

孙中山应黄三德之邀请,1904年4月,从檀香山乘“高丽”号邮轮抵旧金山码头。由于清政府驻旧金山领事勾结移民局官员阻止孙中山登岸,因此孙中山一上岸,就被美国海关抓了,说孙的护照有问题,而且是 “中国乱党”,并羁押到天使岛木屋移民候审所(天使岛:美国移民局作为羁留移民的候审所。在岛上木屋中,许多华人等候漫长的甄别审查、检疫等,甚至遭到裸体搜身,更有些被囚禁者,只能绝望地等待遣返回国),不许与外界任何人见面,并准备尽快把他遣返回国。

全力以赴救孙中山

黄三德得知孙中山被困,心急如焚。他认为,“救孙就是救国行动”,立即与洪门大佬们商量,决心全力以赴营救孙中山。

黄三德“以洪门人士之力﹐为之设法”﹐按照当地法律若没有律师出面,此案难于解脱,因此黄三德与唐琼昌(曾任檀香山致公堂洪棍、旧金山致公堂英文书记、《大同报》创办人之一,其父亲唐才是三藩市律师)商量,并表示愿意花钱聘请律师营救孙中山。

唐琼昌知情后,即委托律师向美当局提出抗议。由于律师推托认为案件复杂,无法在旧金山承办。黄三德最终决定聘请美京(华盛顿) 的律师,并说“谓多用些金钱,亦不要紧,总要上岸”。因此,旧金山致公堂专门拨款,聘请当时檀香山著名的律师和利,并与美京律师往返电报磋商,为孙中山打官司,律师提出“孙文出世檀香山,则有办法”。因而,黄三德同时委托和利律师替孙中山做檀香山出世证件。当时孙中山仍被困在木屋17天,不许人见,所有木屋伙食,黄三德皆代其担任。不久接美京律师来电,准许孙中山登岸,并缴5000美元保释金,孙中山才获得自由。

旧金山洪门致公堂为此事支出律师费四百元,另外还有不少零用钱均由黄三德垫付。后来追查到孙中山并非檀香山出世时,黄三德说“系孙文为登岸之计,不得不誓假愿,无可如何也”。
唐琼昌因对革命有功,民国建立后,即被委任为国会议员。

修订新章改造致公

黄三德出尽力量救孙中山出木屋后,与唐琼昌带孙中山到当年矜尾慎街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馆休息。《大同日报》是洪门致公堂之喉舌,“豉吹革命﹐多历年所”,过了几天黄三德为孙中山从新安排住宿,移居当地英国旅馆。所有招待费用,由黄三德签名,致公堂承担。

旧金山在未地震(1906年)之前,此英国旅馆可称头等旅馆,各国官员多住此馆。黄三德在旅馆与孙中山倾谈致公堂工作及孙中山游埠演讲之计划。

孙中山到旧金山,对致公堂了解更多,产生有意将旧金山致公堂改造成一个资产阶级组织的念头。他认为:“惟是向章太旧,每多不合时宜,维持乏人,间有未惬众意,故有散漫四方,未能联络一气,以成一极强固之团体,诚为憾事。”因此他向黄三德提议对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进行改组,使其为革命党报。接着,与黄三德商量做了改组致公堂的第二项工作,并于1905年2月刊布《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使致公堂纳入其革命阵营,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口号定为该组织的宗旨和纲领,总章还规定各地分堂统一名称为致公堂。同时,也在经费方面做出新规,成立专门基金,支持国内革命。

其实,致公堂内部结构复杂,有铁心反清的,也有支持立宪的,部分人没啥远大志向;而且各分堂不一定听总堂指示,要将其改造成统一有力的爱国组织,仅改订其章程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孙中山与洪门大佬黄三德决意实行“全美会员总注册”,整顿各地洪门组织,其举动含盖全美洲华侨所属致公堂之90%。总堂推举黄三德和孙中山二人,劝告各洪门人士,实行反清复明,亲赴各分堂游说,劝导会员实行注册,凡注册者发给证章一枚。

在孙中山与黄三德同心协力合作之下,洪门人士有长足之进步。致公堂组织从此开始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对孙中山提出的巡回演讲,致公堂也对行程做周密安排,不仅有洪门保镖全程护航,各地洪门堂口也做好保卫工作,黄三德则寸步不离的陪同。每到一处,黄三德就介绍孙中山与当地洪门堂口领袖以及当地侨领相识,以建立孙中山的威信。

游圣路易亲历世博会

黄三德在英国旅馆与孙中山倾谈游埠之事及具体事宜﹐当时孙中山要游埠演说﹐确实遇到些困难﹐更需要洪门大佬同仁的帮忙﹐黄三德深知孙中山革命思想,也担心孙中山的演说能力和口才,认为孙中山若有梁启超演说口才,一定可以成功。孙中山听过之后,虽有难色﹐但谓无论可何﹐决心要游埠演说﹐希望大佬们支持。

1904年4月﹐黄三德为尽洪门之义务,多次召集致公堂叔父昆仲开会﹐详细研究资助孙中山游埠演讲﹐鼓吹革命之事。在未起程游埠之前﹐安排在华盛顿街丹桂戏院演说一次﹐可惜当时清政府驻旧金山公使通告要捉拿孙中山﹐故华侨多不敢与之接近。另外孙中山在戏院演说时﹐所发表言论﹐政治性较强,或不能感动华侨﹐黄三德担心听者不多,便到各铺各户拜客﹐招呼华侨听讲。黄三德认为:“洪门革命之心﹐则不能因此而消阻﹐无论环境如何艰难﹐亦必勇往趋赴之”。随后致公堂的机关报《大同日报》对这次演讲进行了报道:旧金山大埠致公堂同人于某日请革命家孙逸仙初次在丹桂戏院演说爱国要义,来听者甚众,约二千多人。由十二点钟起讲,黄三德介绍孙于众,孙遂起而演说,至两点钟止,听者津津有味。说毕,拟于翌日请孙在升平戏院再行演说云。

为了保护孙中山的人生安全,黄三德陪同遂与孙中山出游各埠﹐先到沙加免度、尾利允、柯花、高老砂等埠后返回旧金山﹐第一次的游埠演说由1904年5月24日至6月6日费时半月的行程,圆满成功。当时没有交通工具,风气未开﹐满途荆棘﹐黄三德不但护起“清廷驻美公使造谣、诽谤和胁迫孙中山”之安全,也负起开山擘石责任﹐不辞劳瘁﹐孙中山多日奔波,也已是精疲力尽。但他们互相鼓励,黄三德对孙中山说:“谓大丈夫作事﹐不必畏难﹐而况革命大事﹐断非容易一做就成功﹐总要以耐心毅力行之﹐今一出就缩﹐以后如何成事”﹐黄三德此番话﹐鼓起了孙中山的勇气﹐他们在旧金山休息两日后﹐于6月9日再次从旧金山起程出游斐士那、北架菲、洛杉矶之后按照计划用两个多月行走12个埠,并于1904年8月18日到新藟(据笔者考证新藟为今天的圣路易斯)。

孙中山与黄三德到达新藟埠时,正好赶上新藟埠开市一百周年纪念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1904年4月30日至12月1日)和“第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当时主办者为使百周年纪念日互增光彩,将世界博览会和运动会同时在圣路易斯举行)﹐黄三德陪同孙中山游览参观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并在新藟停留多日后往美东继续游说。根据《孙中山年谱长编》中记载,孙中山这样评价新藟世博会:“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04年8月,孙中山在美国圣路易撰写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英文手稿

呼吁革命拯救中国

其实在新藟埠参观修整期间,孙中山还完成了一篇英文文章,题目为《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这文章是根据黄三德的好朋友、中国问题研究者麦克威廉斯的建议而写,麦克威谦斯和孙中山见面讨论中国革命有关的问题时说:“我听你的言论感到都很在理,但是,你到了美国只在华侨中活动,而不能让美国人民或政府了解你的见解,那不是很遗憾的事吗?” 孙中山回应说:“你这倒是提醒了我,是的,我确实应该用英文写一篇文章,向美国和欧洲人介绍一下我们中国革命党人的主张。”孙中山在这篇文写到:我们说满清政府,而不说中国政府,这是有意识地这样说的。中国人现在并没有自己的政府,如果以中国政府一名来指中国现在的政府,那么这种称法是错误的。这也许会使那些对中国事务不熟悉的人感到惊异,但这乃是一个事实——是一个历史事实。为了使你们相信这一点,让我们向你们简单地叙述一下满清王朝建立的经过吧……

1904年9月3日在必珠卜﹐孙中山与黄三德参观各处的铁工厂并深入华人社会宣传革命。9月12日抵达美京(华盛顿),参观上下议院﹐藏书楼﹐造币厂﹐孙中山参观造币厂后感概万分地说:“美国制造银纸﹐日出日多﹐国家富强﹐人民不忧无钱﹐国家亦不忧无钱。将来中国革命成功﹐可照此办法﹐多造银纸﹐中国即可强盛”。而黄三德也风趣地说:“谓多造银纸﹐先要有黄金﹐有白银﹐否则银纸虽多﹐无用也”。之后于9月21日抵达费城,10月17日到纽约。

计从1904年6月9日起至10月17日﹐费时三个多月﹐孙中山在黄三德的陪同下,进行致公堂会员的注册和反清革命的宣传。在这次活动中,孙中山仍然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对保皇派在华侨中的影响的斗争中,黄三德陪同孙中山所到各埠﹐均是洪门人士的热情接待。在纽约期间﹐更是大放洪门﹐招贤纳士﹐吸收弟子,并请孙中山演说﹐场面相当,他们在纽约逗留近一月,革命活动进入高潮。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11年6月9日孙中山致函致公堂及黄三德信函

致公堂也是革命军

孙中山与黄三德从美西至美东﹐经历半年。后来,孙中山感到要想把反清革命推向更高潮,必须号召所有在海外的华人都要加入到这个行列,因此在美国的活动告一段落后,他提议到英国,黄三德根据孙中山的意见,结束在美国的游说活动,筹划让他前往欧洲。

最初,孙中山主要还是在黄三德的陪同下在致公堂成员中活动,他发现致公堂组织盘根错节,靠他一时的卖力鼓动与宣传,实际上很难改变一些根本的问题,再说自己虽然是一位革命家,但在致公堂内部还得仰仗黄三德这样的大佬才能施展,于是,干脆把致公堂的事交由黄三德自己去处理,自己则前往欧洲。
临行之前﹐黄三德出资三百元给孙中山之外﹐另去函各埠致公堂筹得六七百元﹐一并交给孙中山﹐作为游欧洲之旅费。1904年12月14日﹐孙中山遂从纽约搭船赴英国伦敦。

黄三德与洪门人士不辞劳怨的帮助孙中山提倡革命,鼓吹革命,也使洪门致公堂在美国各地产生巨大的效应,对唤起洪门人士反清复明之意识及提高华侨民族思想,真是获益良多。黄三德还建议孙中山到日本、香港多吸收有才学之精英帮助其革命。

孙中山与黄三德在美东沿途各地游说、运动致公堂,先后抵达匹兹堡、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哈德福德、波士顿、普罗维登斯等各大都会。在途中,麦克威廉斯来信建议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单行本的封面上题写“致公堂”三个字,以便美国众多的致公堂会员或对致公堂有兴趣的美国民众对此文产生兴趣。然而孙中山考虑到致公堂内部的复杂关系,回函给麦克威廉斯说:“我不敢说有些同志不会反对,而且‘致公堂’三字只在此处通行,它不能代表一般的革命团体。我以为用‘革命军’这一名称更为适合,所以我就写了‘革命军’三个中国字,用作封面的题字。此三字在中国已公认为今日代表革命运动的意义。我想用这名称很妥当,不会引起此地居民的异议。”这也是孙中山三个多月与致公堂人士相处中的感触和体会,更加深其改造致公堂的决心。

虽然孙中山不同意在其书的封面上题写“致公堂”三个字,但致公堂仍然忠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直至1907年,孙中山在镇南关起义,去函催促捐款,致公堂发动各地致公堂,共捐得七千元汇寄香港。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同年十二月孙中山由欧洲到纽约转到旧金山,并嘱咐致公堂再筹款,实事上致公堂仍是一支革命团体。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11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旧金山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时与海外洪门人士合影(左起前排伍一、赵煜:二排张蔼蕴、黄伯耀、孙中山、李是男、黄芸蘇:三排刘鞠可、唐琼昌、黄炳、朱三进、黄三德、罗敦怡;四排黄日亭、黄任贤、郑建群、李务明、司徒文达)

同舟共济筹募军饷

致公堂“反清复明”的宗旨虽然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宗旨相同,但因为年代久远,积弊丛生,会员之中能够遵守宗旨、贯彻主张的人已是寥寥无几。况且,洪门的门户历来都很严,即便是一些深明洪门宗旨的人也常把洪门之外的革命党视为后辈,十分轻视,不愿与之合作。特别在募集筹饷活动时,美、加都出现当地同盟会与致公堂不能合作,或受到致公堂的漠视,因而造成诸多问题。

孙中山及同盟会的首领深知两个团体不能合作的根源,于是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大同日报》司理唐琼昌商议合作方法,不惜放低姿态,要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而黄三德也召集堂内大佬的特别会议,删除繁杂礼节,以优待同盟会员入会,为共同革命救国联手共事。双方各在致公堂的《大同日报》和同盟会的《少年中国晨报》刊登联合布告,以示合作。1911年5月22日中国同盟会致致公党联合布告如下(摘):“……近日孙总理抵达旧金山,主张联合,致公总堂专门招开特别大会,招纳本会会员中没有加入洪门的人,本会的提议,全体赞成。特此布告各地会员一并遵照,壮大群体,为了光复中华的大愿共同努力。”

孙中山与黄三德达成共识,并在孙中山提议下同盟会与致公党合力相助,於1911年6月15日,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在美筹募革命经费得到洪门致公堂及同盟会成员的全力支持。 孙中山亲手制订了“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 (十三条)及“革命军筹饷约章”(四款),让众人遵守。
筹饷局由致公堂和同盟会选出代表组成,总办朱三进(致公)、罗敦怡(致公),监督黄三德(致公),会计李是男(同盟),筹饷局设在致公堂二楼。1911年7月,孙中山亲率洪门筹饷局成员不辞劳苦地做演讲宣传活动,对争取美国、加拿大各地致公堂支持革命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孙中山领导下发行革命公债券。

经过孙中山等人的号召,美洲各地上至富商,下至小商贩,纷纷慷慨解囊,许多华工将整月薪金都捐献出来。虽然筹饷局发行了债券,但绝大部分款项都属义捐,不求兑换,以示对革命事业的坚强支持。短短五个月,共募集到美金14.4万余元。

据统计,在筹饷局成立一年时间,仅美国筹饷局就筹得美金40余万元,成为当时起义的主要经费来源。

洪门筹饷局还委任各地筹饷专员,并根据筹饷局指示,古巴华侨也成立筹饷组织,华侨的捐款从北美洲发展到南美洲。

其实,加拿大的“洪门筹饷局”比旧金山设立的“洪门筹饷局”要早4个月……

变卖楼宇济急革命

孙中山曾前后三次访问加拿大。1911年2月6日,是他加入致公堂后第三次到加拿大。加拿大是康有为的保皇会总会所在地,当天,前往车站欢迎孙中山的侨胞有一千余人,并由冯自由等陪同前往洪门致公堂,孙中山乘机向他们宣传革命。致公堂大哥陈文锡、司库岑发琛、书记黄圣峰等也积极创办《大汉公报》来鼓吹洪门与革命,冯自由任笔政,与保皇会展开笔战,于是推波助澜使致公堂的势力逐渐膨胀。

1911年2月9日,致公堂举行公宴大会,设宴10余席为孙中山洗尘,同时欢迎来加盟的新会员60余人,以陈义式和孙中山为正副盟长,主持加盟仪式。次日孙中山致信旧金山致公总堂黄三德与众职员,兴奋地通报:“弟已于初八晚到云埠。蒙各手足非常欢迎,连日在公堂及戏院演说,听者二三千人,虽大雨淋漓,亦极踊跃,实为云埠未有之盛会。人心如此……”。当时在温哥华的侨胞总数只有5000人,而前往聆听孙中山革命演讲的如此之多,足见人们对中山的理论和人格感佩至深。

孙中山还分赴温尼伯、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地,大力宣传革命方略,先后为国民革命筹得款项10余万元,并陆续电汇香港交黄兴和胡汉民等人,要求他们购置军械,准备武装起义。至4月中旬,二个多月孙中山都在加拿大活动。

孙中山于1911年2月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洪门筹饷局”之初,致公堂便带头捐出加币3000元,个人捐款则以筹饷局司库岑发琛为最多。经过一多月的劝捐,共得款13054.80元加币。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11年3月5日曾下榻加拿大温哥华《大汉公报》大楼的孙中山致函给同志谈述从温哥华致公堂变产救国款项汇到国内事宜

由于筹捐、捐款是很费时间,冯自由等致公堂人士认为“捐款虽可集腋成裘,变卖楼宇方能济急”,既然急需资金,何不先将致公堂现有的楼房向银行抵押,用作军费,待向各界筹得款项时,即行赎回,这样可以不误大事,两全其美。因此,决意将该温哥华致公堂所抵押得款三万加元。各埠相互仿效,纷纷典押会所,包括维多利致公堂总堂的庞大房舍,共捐得款项6.4万加元,并由冯自由具体负责,先后汇至香港黄兴所属统筹部,作为起义将士的效劳报国革命之用。

加拿大率先实行变产救国之后,美洲各地致公堂爱国人士也纷纷发起变产认募款饷活动。孙中山还说服筹饷局,并以革命军政府名义发行10元、100元、1000元三种面额的金币债券。

1911年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仍然在芝加哥,因信息不通,仍在盼望消息,后由洪门中革命人士支助一万元旅费,往纽约取道英国回国。孙中山回国不久,正直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美洲致公堂召开特别会议,由黄三德和唐琼昌提议,发电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连日筹划电文,及各埠致公堂用华侨团体之名义给各省代表,发去一千多封电报推荐孙中山,最后选举,因孙中山得到海外洪门及侨胞的鼎力支持,比黎元洪多出11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光明磊落筹建政党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并致函美洲致公堂,请求加入中华革命党。同时也表示不同意黄三德“组党”。黄三德虽然没有意愿加入中华革命党。但洪门昆仲仍然以革命热情再次展开筹款支持孙中山的第三次革命活动。

1915年5月,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国内掀起反袁风潮。7月,孙中山经欧洲再次返回日本横滨,并于7月22日亲笔致旧金山致公堂,介绍当前形势,并再举革命行动,但“唯恨财力缺乏,未能事事如意,时机万不可失,自当速筹得款以应军需,唯今日倘能筹集资金十余万”,或许1914年旧金山大地震,旧址被烧,前有两封孙中山寄往致公堂之信没有下落,此信便由冯自由转呈。当年在袁世凯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讨袁军元帅岑春瑄、西南护国军总司令唐继尧去函清美洲致公堂筹款支援,1915年12月中华讨袁军政府大元帅岑春暄﹐1916年2月云南都督唐唐继尧﹐分别委任黄三德为欧美筹饷专员。洪门致公堂立即发动,筹款成绩尚佳,所有款项由旧金山致公堂直接汇到云南,为讨袁之用,致公堂也与唐继尧结下良好关系。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15年7月22日孙中山亲笔致旧金山致公堂信函

尽管黄三德组党行为受到孙中山的极力反对,然而广大洪门人士认识到,为了国家存亡“洪门宜将秘密会祉之行动﹐光正磊落组织为政党﹐方足以收罗人才﹐应付国变”。

1915年8月,美国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通过决议,公举黄三德为游埠专员﹐付以“统一党政﹐扩张党势”之任,出游中南美﹐历经巴拿马﹐千里达﹐占尾架等地,进行改党(改堂为党)游说。当时﹐由于国内志士起而倒袁﹐海外洪门组织又忙于筹款支援国内革命﹐则改党之事不能即办。直到1922年黄三德重新挂帅先後出游加拿大和中南美洲,从事堂务活动的同时,游说建党事宜。

据《大汉公报》1922年4月19、20日连载报道了黄三德盟长在美国、加拿大之演说新闻,黄三德说:“共和即成,党禁已开,我洪门团体之大、组织之坚、历史之久,人人知之,当然要扶助之继续发展,力争上游,于社会上永垂芳誉,否則内地不肖官吏不思念我洪门之功,反摧残我洪门手足”,并提出“从事改組政党,三年必有胜”……演讲中无不表明其组党思想理念:一、组织中央总部,1、美洲各分部为美国、加拿大、檀香山、墨西哥、及中南美洲,2、南洋为安南、暹逻、新加坡、仰光、菲律宾、日本、澳洲及南美洲,并由各地区选出代表二名,共组织中央机关;机关所在地点,最适宜地为上海;二、确定各地之名称;三、改革洪门仪式,完成政党纲领;四、组织编史局聘任熟悉洪门历史,向各社团宣传洪门革命历史功勋。

黄三德提出的组党理念受到大多数洪门人士的支持。

建祠组党密不可分

自1915年之后,以黄三德为首的一批革命精英始终不忘以召开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为契机,宣传组党建党理念,始终把建设五祖祠与组织政党紧密相连,以争取更多的洪门组织和洪门人士的支持。至1923年10月的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上,建祠筹款和组党工作基本上进入了恳亲大会的正式议题,建祠组党得到多数人认可。

1924年5月30日大汉公报社论披露,1922年10月10日在旧金山举行的“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上,代表们举行联席会议“磋商建祠组党案,次第通过”,美洲致公总堂已经把“建祠”与“组党”紧密联系在一起……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24年5月30日大汉公报社论《洪门建祠进行之乐观》报道1922年双十节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代表在旧金山召开情况“联席会议,磋商建祠组党案,次第通过”

1923年10月由美洲洪门致公堂在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会的期间,黄三德建议在上海修建“五祖纪念祠”同时,再次亲笔写信联络世界各地洪门组织,着重提出了改堂组党的问题。在1923年10月10日发表的《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代表团修订联络根本章程》中写道:“11月4日恳亲大会闭幕会上各代表续订根本章程,经已磋商就诸惟政党之组织保障,当务之急故以多数通过表决一俟政纲妥订随时发表,代表公选黄任贤为总干事力任建祠组党并理洪门报务及一切重要事宜。”此《章程》中同时公布了“筹备五祖祠开办费”及各国洪门组织捐款名单及款额,如金门担认3000元、美东担认1500元、加拿大担认2000元等等。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代表团修订联络根本章程》中谈及黄三德负责建祠组党之事

1924年10月美洲五洲致公总堂换届,黃三德连任驻美金山五洲致公总堂盟长,黃任贤任会长,朱逸庭、朱仲辑任秘书,总堂高层领导统一思想,并在黄三德盟长的领导,继续为“改堂为党”而努力的工作……

由于陈炯明与黄三德关系密切,1918年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期间,由于军费财政艰窘,陈炯明曾当年2月亲自写信给旧金山致公总堂黄三德等人求救,并得到洪门同志的鼎力支持。

正当黄三德在各国积极游说组党之活动,在国内准备筹划组党的陈炯明闻此信息,指示他的亲信马育航致函黄三德,有意愿积极联络海外洪门筹划组党,同时也以此争取海外侨胞对自己的政治援助。

改堂为党功不可没

中国致公党是在历次召开的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上,由各地代表通过“建祠组党”案的多次讨论、议决通过后,并在1925年10月的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上,以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的基础上“改堂为党”正式成立。
此前,1925年8月,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总会成立,并就有关建党的事项,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共八条略),通告全体洪门人士,在10月10日之后,各地致公堂,一律改称致公党。1925年9月1日,以旧金山中国致公党总部名义公开发表了“敬告广东父老昆仲书”,介绍当时形势,号召全粤父老昆仲支持陈炯明革命举动。1925年9月10日举行代表会议,会议结束后,即由中国致公党中央总部朱逸庭、陈浩孙、林荣石、朱仲缉等签名给陈炯明、唐继尧两人发出正式推选证书。

192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总部在旧金山成立,并正式推选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在国外有致公堂同人极力推举,国内有陈炯明、唐继尧等政军界的鼎力支持,黄三德等洪门人士奔波多年的组党事宜大功告成。

中国致公党总部根据陈炯明总理制定的“国是主张”,同时发表了《致公党同人救国主张》草案,此《致公党同人救国主张》经过大会通过后成了中国致公党“一大”纲领。

1928年8月20日,中国致公党总部(致公总堂)机关报《公论晨报》正式面世,陈炯明总理为其题写“公论晨报”四字。

改堂为堂,创建中国致公党,建立上海五祖祠,黄三德最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中国致公党成立不久,为了使致公党的事业和洪门组织更加兴盛,也为了使后一辈得到锻炼,黄三德主动退位让贤,隐居美国洛杉矶安度晚年。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46年3月国民政府回函致信给旧金山致公总堂及黄三德,决定向美洲侨胞筹借的“52张公债加倍偿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黄三德与孙中山有了意见分歧,一度产生了隔阂,但这依旧无法抹杀黄三德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他确实是中华民国功不可没的功臣。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192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总部成立,前排左六为黄三德

黄三德数十年之沧桑,一直清正廉明,不谋功名。他在回亿录中说:“三德数十年之心如一日,不慕名利,不求做官,当孙文得志时,亦无所求,虽数次回国,仍是空手而回”。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委任黄三德为北京农工商部顾问、粤军总司令部顾问,涉英、美调查委员会委员等职。这些职衔是没有物质报酬的,但黄三德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他为洪门尽力,亦为国家尽力,数十年如一日,不负众望。

中国致公党的建立,他既有功劳,更有苦劳,当之无愧,但他不谋求任何职务,不恃功自傲,仅以此自勉。“诚以办国家事、政党事、社会团体事,皆常以躬行法纪为至要。”

1946年10月14日,黄三德在美国洛杉矶病逝,终年83岁。出殡当天,三藩市、洛杉矶各界华人、洪门人士等上万人为他送行,送葬的人潮长达十里。

他在执掌洪门致公堂的几十年中,除了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外,为洪门致公堂的创建也付出了不少心血,然而黄三德对自己的事情却很少去考虑,乃至黄三德的晚年被致公堂及其家人称为“失踪成谜下落不明”,甚至黄三德的墓地, 2011年在中华福地会会长、罗省秉公堂主席马培道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找到。原来黄三德去世后,后人将其字「传镒」刻在墓碑之上,葬在中华福地会的坟场内。 2011年8月,美国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重修黄三德墓地,并为新墓碑揭幕及致祭。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为辛亥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洪门大佬、美洲华侨领袖、中国致公党卓越的创始人黄三德先生。

然而,孙中山革命时期,由美洲洪门组织、华侨华人向中华革命筹饷局认购的公债,虽然历经数十年并由黄三德多次回国向国民政府追讨,但一再被腐败的官府推卸,无法兑现,给这位一心为侨胞争取权益的老人的心中埋下无数的痛苦与怨恨。

中国致公党建立后不久,黄三德隐退的重要原因是,当年为支援孙中山革命,黄三德等大佬作保、华侨所认购的公债,至1925年国民政府仍然无力归还,美国、加拿大各地洪门组织和华侨追讨不果,黄三德更受到各地洪门致公机构的责难,不得而已辞去一切职务退隐洛杉矶,并开了间小店铺为生。

虽然黄三德早在1926年隐居洛杉矶,不再过问洪门及政党之事,但是为了国家能取信以民,为了维护海外侨胞的正当利益,黄三德仍然坚持通过美洲五洲致公总堂及中国致公党驻旧金山机构与国民政府联系沟通,直至1945年,国民政府才正式受理,并以1946年3月回函致信给旧金山致公总堂及黄三德,决定向美洲侨胞筹借的“52张公债加倍偿还”。然而,1946年10月14日,黄三德在美国洛杉矶病逝,迟到的“信函”并没有来得及向这位老侨领“报喜”,而留下了遗憾……

  后序: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去年九月八日就有来厦门参加海外联谊会活动的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巴西、巴拉圭的华侨及洪门人士建议,希望我在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写的《追寻孙中山与海外致公堂的足迹》一文的基础,再次撰写有关孙中山与海外洪门人士、华侨有关文章,全加洪门达权总社社长陈德光及美国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纽约致公总堂,还赠送加拿大洪门和美国洪门各自出版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册”及参考资料。我经过较详细的研究,撰写《孙中山与华侨领袖、中国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一文,以许多历史资料畅叙孙中山与黄三德的关系,简述黄三德如何支持孙中山参加洪门组织、改组洪门致公堂、陪同其在华侨中宣传中国革命、组建洪门筹饷局、动员侨胞参与辛亥革命,及黄三德为何在孙中山的反对下,执意游说组党理念,“改堂为党”筹备中国致公党,并在中国致公党成立之后消声匿迹......

同时也理清过去某些文章中在谈及孙中山与海外洪门关系时较为含糊,或有关文章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旧金山洪门致公总堂英文书记唐琼昌(左)与清末民初军事将领蓝天蔚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2000年笔者(左四)访问檀香山国安会馆时,并拍下1904年1月11日孙中山在会馆加入洪门时的名册(右下)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先后二次访问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受到李炳富、梁毅、黄民强等盟长、会长的热情接待并参阅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加拿大洪门组织纪念刊物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美国洪门组织纪念刊物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香港中央图书馆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2016年8月24日中国新闻社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采访孙中山与黄三德等在美洲活动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2016年7月14日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陈成汉采访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并商谈借用文物於11月中旬在香港展出

孙中山与华侨领袖、致公党创始人黄三德

2016年6月中央电视台采访孙中山在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活动情况

回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