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水养-孙中山义兄

秘书处 洪门人物评论3841字数 3490阅读11分38秒阅读模式

钟水养(1864—190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南宋镇蛮大将军钟天柱第23世孙。

钟水养,字国柱,广东新安县龙华乡横朗村人,早年到檀香山谋生,期间加入三合会。与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相识并很快成为知已,长孙中山二岁,孙中山以兄称之。据称,孙中山早先加入洪门会就是由钟水养介绍的。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钟水养和夫人潘氏从檀香山回乡。钟水养回乡后被推为洪门首领,前来“拜会”人员日众,遂联系博罗、归善(今属惠州,当时的大鹏、龙岗、横岗等今属深圳)、东莞的会党领袖,共同起事,并组织队伍,购置火炮、大刀、长矛,于当年夏天在龙华乡牛地埔村乌石岗率先起事,喊出了“反清灭洋”的口号。
风闻钟水养在龙华乌岗起义的消息,驻守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何长清带兵1000多人急赴龙华,与地主武装联合剿捕。钟水养率领会党与官兵展开一场激战。潘氏也参加战斗,突围时因体弱走不动,又不甘落入敌网,要求丈夫给她一枪。钟水养杀出重围,再经香港返回檀香山。
返回檀香山后,钟水养在华侨中进行反清宣传活动,支持国内的反清斗争。1900年6月,孙中山亲自到香港部署起义事宜,决定向菲律宾独立军借军火,一批由陈少白押送至白石洲上岸,经车公庙至梅林交给钟水养;另一批由郑士良押送至三洲田。钟水养挑选出最精锐的800人马,随时准备听候孙中山先生的调遣。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钟水养领兵攻陷清军南头城,并派先头部队乘胜赶赴三洲田(今惠州)配合起义。钟水养本人只带了陈奇、陈通(孙中山指派给义兄的贴身保镖)回横朗,准备收拾文件后赶到三洲田。不料事泄,钟水养在横朗被2000清兵包围,钟水养本人虽然在陈奇、陈通的保护后通过羊台山的一条小路侥幸逃脱,但妻儿却没能逃出虎口,遭到了清兵的杀戮。随后三洲田起义也告失败,钟水养去了香港,孙中山则去了日本。起义失败更兼痛失妻儿,钟水养忧愤交加染上重病,于1901年乘鹤西归。

加入“洪门会”,立志反清灭洋
钟水养,字国柱,(1864—1910年),广东新安县龙华乡横朗村人。他是南宋“镇蛮大将军”钟天柱第二十三世孙。钟天柱后人先由广东五华迁紫金后迁惠州横沥长岭村,到钟天柱的笫十八世孙钟日高,于清康熙中期迁入龙华横朗。
钟水养的父亲钟禄华,务农为生。母彭氏,生有四子,钟水养排行老大。清同治四年(1864年),彭氏到村前河边(地名下河山)洗衣,突然腹疼发作,当场诞下一名男婴,幸亏同村洗衣妇女帮忙护理,母子平安,故取名水养。
钟水养8岁入村中私塾读书,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深得先生赞赏。随着年纪渐长,身材高大的钟水养又喜欢上了舞麒麟,很快成为了一把好手。在村中麒麟队有个从广西来的武术师傅叫林狗仔,原是福建少林寺的头徒,又是地下会党“洪门会”(三合会)“红棍”(武将称喟)。师徒二人朝夕相处共同习武,两人亦师亦友。在林狗仔的指引下钟水养加入了“洪门会”,后来也成了“红棍”。钟水养曾随横朗麒麟队先后到观澜、惠州、佛山等地演出和交流,以武会友,结交各方人士,也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
在他们的影响下,周边的龙华、观澜、石岩、东莞等地的不少激进青年都秘密地加入到洪门会。他还与猎友钟永华、张松养、张志云、廖亮容、黄耀庭等人以狩猎为名,商议如何进一步扩大组织。钟水养明确地对大家说:“反清不是为了复明,而是要反清灭洋!虽然洋人有洋枪洋炮,但我们有一身武艺,还有一颗永不屈服的民族之心,洋枪洋炮也没什么可怕的!”在他的鼓动下,洪门会的成员个个摩拳擦掌,决心与清政府和洋鬼子斗争到底!
与孙中山结义,加入“兴中会”
188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居住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好友给钟水养写来一封信,叫他到檀香山协助做生意,并随信寄来一张到夏威夷的船票。钟水养觉得有必要到外面去经风雨见世面。
钟水养一到檀香山,义弟陈通即介绍檀岛有名的首富钟木贤与他相识。钟木贤老家是广东五华人,在檀岛国安会馆任要职,后来国安会馆改为“致公党”,钟木贤任主席。有了钟木贤的帮助,钟水养便很快在檀香山站稳了脚跟。没过多久,在钟木贤的介绍下,钟水养与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孙中山一见如故,两人因兴趣相投,于是焚香“桃园结义”。孙中山基于推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主动要求加入国安会馆的洪门会组织,当时曾有洪门会的会员反对他加入。钟水养站出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钟水养的推举下,大家终于接纳了孙中山入会。
1898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的成立,得到了广大华侨的大力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兴中会”很快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第一次“兴中会”会议在华人救火馆三楼何宽的家中召开,当时参加会议的有60余人,钟水养、钟木贤、何宽、宋居仁等人都是主要成员。“兴中会”会议后在香港中环土丹顿街设立“乾亨行”,表面上是做贸易,实际是孙中山准备武装起义的指挥部。至此,钟水养成了孙中山在檀岛根据地一个反清的得力助手,他从一个洪门会的会员成长为意志坚强的革命者。
钟水养曾多次对孙中山说:“我的家乡羊台山、三洲田毗邻香港,地理条件十分有利,我返回家乡做起义工作更为合适。”孙中山起初不同意他离开自己身边,但钟水养的建议确实在理,便同意了。离别时,孙中山对钟水养叮嘱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返乡责任重大,一定要机行事!”于是钟水养于1896年秋携妻儿返回了家乡龙华横朗村。
钟水养-孙中山义兄
横朗老村。 (刘光摄于2009年)
钟水养谨记孙中山的嘱托,回乡后不忙谈国事,当务之急是建房置业。他在羊台山下的桃李园建了一套新型古式房,这套房屋成了钟水养宣讲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兴中会的宗旨的秘密基地。当时的羊台山麓有10多个小山村,都先后成了钟水养反清的基地,就连香港、广州、佛山、中山、增城、东莞、惠州等地的进步人士也蜂拥而至,会员人数由刚返乡时的几十人骤增到3000多人。钟水养现年91岁的亲侄女钟友娇回忆说:“他带领过的兵不计其数,每次吃饭用的筷子都要装好几木桶呢。”
随后,钟水养被推为“洪门三合会”的首领,他想方设法购置了3门土炮和各式各样的大刀和长矛,壮大了洪门会的武装力量。当钟水养带领的起义队伍越来越壮大时,清廷却派兵与当地的地主武装联合攻打起义军,钟水养带领义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战。洪门志士黄福受孙中山之命,与黄耀庭等人率义军300多人袭击在沙湾兰花庙的清军,之后又攻占横岗等地,大破清军的志气。龙华人卓风康、何玉山和吴兆辉等人也率领民众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农民武装攻占设在南头的新安县衙,结束了清朝在当地的统治。
1900年初北京义和团运动全面展开,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又卖国求荣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国势更趋动荡。对此,钟水养认为起义时机已到,一边加紧与香港“乾亨行”指挥部的联系,一边加紧操练兵马。
中秋之夜,钟水养领兵在羊台山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会。并部暑了起义行动方案,大队人马首先占据军事重地南头城,然后随即赶赴三洲田配合起义。
正欲出兵攻击南头城之时,忽闻军情有变,原来虎门清廷水师提督何长青已派2艘战船以及2000余人占据了蛇口海面。情况危急,钟水养急令撤兵,并想立即赶到三洲田参与三洲田起义。正当钟水养要出门之时,何长青率清兵赶来羊台山,将钟水养家围得水泄不通。钟水养带领多位战士和家眷由前门冲出,一阵激战之后,趁天黑冲出了重围,经梅林逃到了香港。遗憾的是,钟水养的妻儿却没能逃出虎口,遭到了清兵的杀戮。穷凶极恶的何长青还不解恨,一把大火烧毁了钟水养的房屋。
钟水养-孙中山义兄
钟水养从国外带回来的柜子,已重新上过油漆。 (钟雾城摄于2021年3月)
起义失败,含恨而终
钟水养等人冲出重围到了香港时,孙中山已去了日本。钟水养对起义失败十分痛心,接待他的香港“乾亨行”陈少白安慰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是妻儿遭难,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才是。”钟水养由于忧愤交加重病缠身,他的部下陈奇等人只好送他到檀香山医治。
孙中山闻义兄钟水养病了,便立即赶往檀香山檀岛医院探望。钟水养一见义弟孙中山,当即泪流满面:“我未能完成此业,终生遗憾矣!”孙中山安慰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义兄保重身体,时机等待我们呢!”之后,孙中山先生还多次叮嘱医生,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挽救钟水养的生命。无奈钟水养的病情一日比一日加重,医治无效最终在檀岛医院逝世。临终前,钟水养交代亲人,一定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家乡羊台山安葬。1947年,一代英杰钟水养的骨骸由家人从檀香山运回故乡,安葬在羊台山的沙吓排岭。钟水养在遗嘱中写道:“虽然革命夭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胜利的!我是羊台山的儿子,我要站在高高的羊台山上笑迎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看家乡之变迁,看中华之振兴!”

回复问题